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6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60339号 粤ICP备09017694号-2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穗天演440106120029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14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www.12377.cn 举报电话:12377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Copyright (C) 2004-2025 KuGou.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动态
作者:风中采莲
太久没写字了,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了,这是我很早就想整理的一个话题,这些天做手术在家休息,躺得实在无聊也就有了动笔的打算。 曾经错误的把编辑对作者文章的修改认为是二度创作,一位三峡晚报的编辑曾经把我在网络发的文章《永远的心痛》稍加润色后发表,收到邮寄过来的报纸和稿费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这文字也能上报?心底非常感谢这位编辑对我的文字进行了润色修改,虽然只是很小的改动,我却认为是点睛之笔。就在那段时间我用搜索引擎发现我的另外两篇文章《阿秀》《流泪的眼睛》相继被一些报刊的网络电子版登载,起初我还去跟那些地方联系看是否给我应有的稿费,结果没得到半点回音,郁闷之余看到他们对我的文字没做任何修改心里油升一丝窃喜,嘿嘿,原来我的水平已经达到不需要修改润色也可以发表的程度了?! 如果说编辑对文字的润色和修改不能叫做二度创作,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二度创作呢?实现两种艺术语言的转换,是不同质的艺术形式的转化,由想像中的世界转化为直观的世界。这样的创作过程才是二度创作。例如,导演和演员把剧本变成电影就是个很直观的二度创作。而当歌手把一个没有声音的歌词和曲谱演绎成动人悦耳的歌曲时,二度创作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 我在网络里学会录音软件不久就走进了网络原创歌曲的圈子,都是网络里认识的业余时间喜欢创作歌词和作曲的朋友,姑且称他们为网络音乐人吧,其实这一名词用来也很不妥当,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的歌曲已经被唱片公司收购,早就****歌曲这个范畴了。沿用这个名称只是想区别于那些唱片公司利用网络做策划的歌曲和歌手,我特指的网络音乐人是我在网络里认识的经常接触的而且很多至今都不曾谋面的人,他们写的歌曲多是出于对音乐热爱在网络里发来自娱自乐并希望得到交流提高的歌曲。在网络里遇到他们是我生命中一笔不小的财富。 说到二度创作,我第一个想到的歌曲就是胡军和王晋的《青藏高原是我家》 这并不是我最早演唱的网络原创歌曲,是因为我在这个歌曲的演绎中付出了一个歌手应该投入的全部热情,最早接到伴奏的时候我就一直觉得歌曲的伴奏少了情绪涌动,我想自己完善一下。有了创作的冲动,我选择了一个家人外出的夜晚,开始设计节奏型,选择音色和效果采样,按照我的理解添加了一些富有藏族特色的音效,完成了我需要的编曲部分。时间到了午夜,没点睡意,就干脆一气呵成了演唱录音部分,演唱时加了一些藏族特有的花腔。记得当时状态还挺好,录音时离话筒很远,第一次使用似是故人来(李大东)为我制作的一个话放,从这个歌曲开始我结束了耳麦录音阶段。后来我唱的这个版本在故乡社区《青年歌曲》联合主办的2005年十佳原创歌曲评选中获得第一。虽然这个歌曲我自己认为还没达到理想效果,因为当时实在太晚了,录******部分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不敢淋漓尽致。能获得第一我觉得也是对我做的这个版本的一种认可吧。这歌曲后来衍生出很多的是是非非,几经坎坷,好在已经有一家知名唱片公司用还算公平的价格收购了,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胡军试唱:http://yc.******.com/detail.aspx?sid=7333 采莲版本:http://yc.******.com/detail.aspx?sid=10446
还有一首胡军和月牙弯弯的歌曲《站在灌木丛旁的女人》 这歌曲胡军写出来的时候我说要找个“女刀郎”来唱,他说这比喻太贴切了,我说目前的歌手中似乎田震的声音是最合适的,他说没错。放了几个月也没见合适的人吆喝,我说你做个女声伴奏我来吆喝个小样吧,于是就有了我唱的版本。我可是个懒人,经常有很多想法但是懒得用文字纪录下来,也不知道那天竟然那么勤快,用文字记录了当时演唱这歌曲的想法,引用如下: 没问过词作者当时写这歌曲的意图,第一次听这歌曲时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幅很精致典雅的油画,一个美丽的女人看似平静地站在灌木丛旁,守望的眼神却藏不住她内心涌动的炙热情感。整个画面是静止的,却让人感受到从静止的定格画面中张扬出来的一种沸沸扬扬的情感。旋律有一种异域风情,很美,有一种强烈的释放的感觉,一种内敛的张扬,尤其歌曲最后短暂的离调处理,把这种意境发挥到极至,个人很喜欢这歌曲。在做和声处理时,主旋律比较张扬,副旋律我就做了相对单调的和声编织,也是想突出这种静止与涌动,内敛与张扬的对比。以上只是个人演绎这歌曲时的一些艺术想象,记录一下,录音没做好,话筒放的老远还是有些暴麦了:( 这歌曲前些日子听胡军说也在售出之列,最后花落谁家是不是我们最初想要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我的这个版本只是往想像的方向靠近了一些,远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因为我的嗓音走不进那份苍凉。很想听田震唱的效果,不知道今生是否有此耳福。 胡军试唱:http://yc.******.com/detail.aspx?sid=7336 采莲版本:http://yc.******.com/detail.aspx?sid=8745 说到胡军的歌曲还有《钗头凤》的演绎过程也让我记忆犹新 那时刚从网络认识不久,他说有个歌曲看我是否喜欢,我听后觉得很不错,他当时是考虑做男女对唱版本的,而且已经答应了对唱的朋友首发,嘿嘿,说到首发这个词到现在也觉得怪怪的,不知道那在网络里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过他这么一说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讲信誉的朋友,顿生敬佩,于是我说我就来个独唱版本吧,等你的对唱发出来以后我再发。我开始揣摩这个歌曲《钗头凤》,词是我非常喜欢的古辞,按我自己的理解对歌曲做了一些小调整,最后的吟唱部分原来他全部是用“啊”来表现,给我的感觉有些单调,我按自己的理解把其中2个乐句换成“恩”,这样那种一唱三叹的味道就出来了。一直到现在我还为当时的这个小改动佩服我自己哈,改动很小,歌曲味道有了很大改观。这歌曲录音完成后放了N久,有天询问他那对唱版本是否发出来,他说那边没动静你发吧,这才有了我这版本的问世。后来我唱的版本选进了北京音乐台的优秀网络歌曲展播。歌曲被选进我的第二张专辑《水云间》的时候,编曲从另外的视角对歌曲做了重新的二度创作,他把我们已经习惯的歌曲作成一个乐曲,我的人声自然就成为一件特别的乐器融汇在乐曲里。歌词也从对唱的分割形式回到独唱的完整诗辞版本。这个歌曲是我在录音棚花时间最少的歌曲,监制在录制中只有2次喊停就PASS了,看来监制对我这特别乐器在这乐曲中的二度创作也是认可的。 采莲网络版:http://fc.******.com/detail.aspx?sid=16563 采莲唱片版:http://yc.******.com/detail.aspx?sid=18917 认识的网络音乐人里,似是故人来(李大东)是我最早合作的原创音乐人。 和他的合作是最舒服的,我唱他的歌曲只需要录完把干声发给他就好了,然后他会很细致的做后期,合成的歌曲肯定是有质量保证的那种,唱他的歌曲《芭蕉夜雨》参加过第一届冰红茶网络歌曲大奖赛,收到决赛去南京现场角逐的通知,因为单位工作那段时间正忙,弃权了。 另外一首歌曲《等你回家》在去年第二届全国打工歌曲征集比赛中获奖,那歌曲卖给了主办方,现在我用的5.1声卡和森海塞而的耳机就是故人随后送给我的,后来有位电脑工程师告诉我,那声卡是最好的5.1老版本,难怪我去UC别人总问我什么设备,效果怎么这么清晰,其实我根本没什么特别设备,完全是这个声卡好。《等你回家》我在演唱时也做了很多细小的处理,去录音之前又和故人交流,他建议我把其中一个小节调回到他的正谱,交流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有了最后定稿卖出去的版本。
可能故人给了我太大的空间,很少要求我怎么样唱,造成了我在他的歌曲二度创作中增加了过多的随意******,哈哈,责任全在故人身上哈,记得有一首叫《七夕》的歌曲就直接被他枪毙了,到现在也没听到我唱的那版本。
《风中采莲曲》是在征集《涵美》新歌词时无意中浮出来的,不久赶上我生日,故人谱曲送给我做生日礼物了。唱完一版他做好效果给我,我觉得单调了点,又给加了一些和声做了一个和声版本。故人说加了和声的不如开始的版本干净,我觉得加和声后恬淡悠然的气氛得到了烘托,嘿嘿,各持己见各发各的版本了。 音乐创作中的争执和交流没有任何的烟火味道,反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人反思了不少东西。 风中采莲曲无和声版:http://www.xyyrmusic.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115&page=1 风中采莲曲和声版:http://yc.******.com/detail.aspx?sid=19772
提到《涵美》让我同时想起三个人,火仔阿雨、逢君、月牙弯弯 第一次和他们合作是《明月小楼》,那时和月牙认识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有过合作,当时她要急用这歌曲,要我帮她唱,是她写的词,阿雨写的曲,逢君做伴奏,我接到谱子后和阿雨说,有的地方我可能会做修改,他说没问题,这歌曲写的急,你看怎么顺就怎么改吧,月牙也说相信我修改后会更好听,于是我就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了,把阿雨的旋律调整了好些地方,找到自己觉得最顺畅的感觉,把月牙的歌词换了个名字,原来叫《小楼》的歌曲换成了《明月小楼》,哈,就是觉得小楼有些空洞,挂个明月上去歌曲就显得诗情画意了很多,把逢君的伴奏掐了一截又补进了一段竖琴,觉得找到月光流泻小楼相依的感觉了,开录,于是就有了现在大家听到的版本了,发到娱乐基地后那里有个叫鲁克的朋友非常喜欢,问我要了伴奏和干声做了个男女声对唱的版本。第一次合作就非常愉快,细想起来我有很多地方很鲁莽的就把别人的东西给换了,但是他们非常宽容的接受了这个版本。后来和阿雨、月牙有了很多的合作,对不起逢君,直到现在我还有几个答应帮他录音的歌曲没兑现,而那几个伴奏在电脑文件转移的时候损坏了,见他都不敢说话了,嘿嘿。 前面提到的《涵美》是阿雨词曲和逢君编曲的,当时是用来做一个广告歌曲,有了前面的合作我胆子更大了,又是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加了好多俏皮的和声,让歌曲的商业广告味道更浓一些,阿雨说,这歌曲必须把你的名字加到作曲里了,我也欣然同意。因为那个伴奏逢君做得太精彩了,我和阿雨都想给那歌曲再换一个好词作成一个完整的歌曲,征集了好久也没看到合适的,哈,一首很精彩的海风不断(张进)写的《风中采莲曲》却从此诞生了。后来用这个《涵美》伴奏做了一个《刁蛮公主》送给公主妹妹作为生日礼物。 《明月小楼》独唱版:http://home2.5fad.com/DetailShow/detail.aspx?kind=1&id=9135 《明月小楼》对唱版:http://www.xyyrmusic.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275 和玉镯儿,抚动琴弦的合作也很愉快认识玉镯儿的时间不算很长,唱她作词的歌曲也有好几首,一直觉得她是个很好沟通交流的朋友,她的歌词很有灵气,但是我和她交流填词在怎样服务于歌曲二度创作时,她总是非常诚恳的询问我对歌词还有些什么意见,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个歌曲的填词跑到语音房间一句一句的往下面顺,找出毛病修改。我提出歌曲名字换一下她会问我有什么好建议,于是我们合作的一些歌曲名字也有了变化,《不叫此生留遗憾》换成了现在的《隔云端》,《莲子》换成了《莲的心事》。
《莲的心事》的作曲抚动琴弦也是个很随和的人,和他说话交流并不是很多,想像中他脾气肯定好得不得了。《莲的心事》这歌词我很早就看到过,很喜欢,但那时一直不知道是玉镯儿写的,当时有三个朋友说要给这歌词谱曲,,都说找我唱是再合适不过了,哈,我也一一答应写出来我都唱,不过琴弦先写出来后,那2个版本就没再写了。他这个歌曲的伴奏我们也在语音交流了好几次,后来还改进了好几个版本。他给我听了他试唱的小样《莲子》,我说歌曲中有几处地方我会按我的感觉顺一下,他说没问题,你自己全权处理,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和《莲子》旋律有些出入的《莲的心事》,这歌曲出来很受欢迎,网络转载很快,现在这歌曲作者也卖断给北京的一个唱片公司了,价格不菲。 出售之前他们一直是希望我所在的签约唱片公司能买下来,不过,我那公司的制作方向是发烧唱片,对原创歌曲收购一向是很封闭的态度,我告诉作者,能卖个好价钱就卖了吧。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没什么不舍和心痛的感觉了,因为我唱的很多网络歌曲都已经被一些唱片公司**,尽管这些歌曲我在二度创作中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我已经由最开始的伤心变得麻木了。 《莲子》琴弦版本: http://bbs.sun-yi.com/dispbbs.asp?BoardID=12&ID=22672&replyID=&skin=1 《莲的心事》版本:http://home2.5fad.com/DetailShow/detail.aspx?kind=1&id=46035
R侯爵和李太伯的《烟雨遥》是我录制次数最多的一个歌曲,可惜前几个版本没保留,现在只剩最后一个版本,侯爵和太伯的灵气和对音乐的认真劲让我肃然起敬.和他们还会有更多的合作. 《烟雨遥》采莲版本:http://home2.5fad.com/DetailShow/detail.aspx?kind=1&id=46755
西北有狼的《寂寞守候的玫瑰》是个变化最大最出人意料的歌曲因为我对伴奏的调和速度都作了调整,又加进了一些似有若无的和声,给歌曲增加了一丝寂寞女人香的烘托,狼说,很多人问他这个伴奏是不是新做的. 《寂寞守候的玫瑰》试唱版:http://yc.******.com/detail.aspx?sid=33413 《寂寞守候的玫瑰》采莲版:http://home2.5fad.com/DetailShow/detail.aspx?kind=1&id=47163
九龙王的《三生三世》是个很意外的情况下定稿的歌曲. 因为和我合作的阿K不喜欢新伴奏,于是我录的独唱变成最后定稿了.倒是给了我更多的二度创作空间,因为对唱的录音是很受束缚的. 《三生三世》对唱版:http://home2.5fad.com/DetailShow/detail.aspx?kind=1&id=10556 《三生三世》采莲版:http://home2.5fad.com/DetailShow/detail.aspx?kind=1&id=28714
江浪的《葬我》也是个和试唱版出入很大的歌曲,是我很喜欢的歌曲之一. 《葬我》江浪版:http://www.zhu-zi.com/dispbbs.asp?BoardID=3&ID=2281&replyID=&skin=1 《葬我》采莲版:http://yc.******.com/detail.aspx?sid=39182
说到歌曲的二度创作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需要诉说,还有很多合作过的朋友和歌曲,请原谅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歌手的二度创作,是极富个******的再创造,但绝不是毫无根据的自由改编,需要与原创有良好的契合点.首先要通过歌谱的阅读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正确的提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体现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创作任务.其次要正确理解作者歌曲的阐释,以自己的理解和作者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确定二度创作的契合点。它既是二度创作的动力,也是构思的起点.
最后确立在共同的基点上,做极富个******的再创造。这一创造对原创歌曲是二度创作,而对歌曲本身来说是原创,是不可重复的原创.
没有作到以上几点而盲目自由改编的话,歌曲是得不到承认的.不被作者枪毙也要被时间枪毙.
感谢众多的音乐朋友让我在歌曲的二度创作中获得了无法描述的乐趣.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看不到摸不着,甚至利用网络的各大搜索引擎也搜索不到这些隐形的创造价值.因为搜索永远只能看到歌词和曲谱.演唱者只有一个名字,而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演唱者和歌曲创作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是一个让人很困惑的误区.
只好把这些二度创作保存在自己最强大的搜索引擎——记忆里,让它成为伴我一生的财富.
2007年7月2日
|